中国人民银行在某一时期采取以下货币政策措施:买入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300亿元

2017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真题及答案

中国人民银行在某一时期采取以下货币政策措施:买入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300亿元;购回400亿元商业银行持有的到期央行票据。假定此时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难备金率为12%,超额准备金率为3%,现金漏损率为5%。

通过此次货币政策操作,中国人民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是(     )。

A.净回笼100亿元

B.净投放100亿元

C.净回笼700亿元

D.净投放700亿元

答案:D

云课堂解析:本题间接考查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①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贷款;②收购金、银、外汇等储备资产投放的货币;③购买政府部门的债券;④发行央行票据。基础货币投放=300+400=700(亿元)。

如果按照这种货币政策操作,中国人民银行每增加或减少1元的基础货币,就会使货币供给增加或减少(   )

A.5.00元

B.5.15元

C.5.25元

D.5.75元

答案:C

云课堂解析:本题考查货币乘数的计算。(1+5%)÷(12%+3%+5%)=5.25(元)。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此次货币政策操作,使货币供应量(   )

A.增加3675亿元

B.减少3675亿元

C.增加3875亿元

D.减少3875亿元

答案:A

云课堂解析:本题考查货币供应量的计算。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700×5.25=3675(亿元)。

关于此次货币政策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投放货币,增加流动性

B.回笼货币,减少流动性

C.政策作用猛烈,缺乏弹性

D.银行存储需要时间,不能立即生效

答案:AD

云课堂解析:此次货币政策操作属于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或中央银行票据等有价证券,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行为。

公开市场操作对买卖证券的时间、地点、种类、数量及对象可以自主、灵活地选择,故具有以下优点:

①主动权在中央银行,不像再贴现那样被动;

②富有弹性,可对货币进行微调,也可大调,但不会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作用猛烈;

③中央银行买卖证券可同时交叉进行,故很容易逆向修正货币政策,可以连续进行,能补充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这两个非连续性政策工具实施前后的效果不足;

④根据证券市场供求波动,主动买卖证券,可以起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缺点:

①从政策实施到影响最终目标,时滞较长;

②干扰其实施效果的因素比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多,往往带来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2015-2020年真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免费领取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思越教育」公众号,并回复「sywz01」即可收到提取码。

中国人民银行在某一时期采取以下货币政策措施:买入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300亿元

原创文章,作者:siyu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iyueedu.com/4909.html

(0)
上一篇 2018-10-11 15:12
下一篇 2018-10-12 10:58

相关推荐